数字经济(本科)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4日   作者:经济管理与文法学院   编辑:

一、培养目标

对接数字强省、智慧山东战略,面向黄河三角洲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应绿色低碳、融合发展新形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深厚家国情怀、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熟练掌握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数字化治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经济实践、团队协作、终身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能够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胜任数字经济、智慧能源相关领域的经济大数据统计分析、金融大数据应用分析、产业数字化规划与建设工作等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达到的职业胜任力:

1.能够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数字经济专业知识和技能,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应用与创新等实际问题,胜任数据分析师、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数字化管理师等岗位职责;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熟悉数字产业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所涉及的社会、法律和文化问题,能够前瞻性评估数字化转型中的法律、伦理及文化风险,推动行业标准或政策优化;

3.具备数字化项目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产业数字化或数字产业化进程中,具备项目管理、生态合作或创业孵化能力,成为行业变革的推动者;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基于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主导或参与跨文化数字化项目,协调多元文化团队,推动技术、商业模式或政策的国际对接。

4.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持续追踪颠覆性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主动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并在学术研究、技术应用或创业实践中取得成果;能通过发表行业报告或孵化创新项目,主导或参与行业未来方向的塑造。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熟悉数字经济、智慧能源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能够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2. 具有扎实的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和数字经济专业知识,掌握经济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持续关注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3.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字经济理论和方法对行业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4.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恰当运用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中的实际问题。

5.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针对数字经济领域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和合作。

6.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形式,提升学习与研究中的合作意识,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7.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数字经济全球发展趋势,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能够跨文化背景进行顺畅沟通和交流。

8.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批判思维,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9.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特色课程

(一)主干学科:应用经济学

(二)专业核心课程:数字经济学、数据资产管理、平台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数字金融、区块链理论与实务、碳经济学等。

(三)专业特色课程:

1.校企合作课程:数字经济学、数字金融、企业经营模拟实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2.专创融合课程:平台经济学、平台经济仿真实验

3.学科交叉课程:碳经济学

4.“人工智能+”课程:区块链理论与实务

(四)主要实践环节与主要专业实验

1.主要实践环节

军事技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新生导论与研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社会调查与实践、劳动教育与实践、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

2.主要专业实验

程序设计语言实验(Python)、计量经济学实验、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数据库管理与应用实验、平台经济仿真实验、MATLAB基础与应用、区块链场景及应用、企业经营模拟实验

四、毕业要求

(一)标准学制:4年

(二)修业年限:4至8年

(三)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

思想品德考核合格,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需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160学分,并取得第二课堂要求的6学分,体质测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可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李红教授获评“2023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学科竞赛获奖

数字经济专业学时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上一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 下一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关闭